首页

韶关旅游网

导航

韶关石塘古村又闻唐朝宫乐

接月姐的仪式古朴而凝重
接月姐的仪式古朴而凝重
谭彩霞老人和弟子们唱月姐歌
谭彩霞老人和弟子们唱月姐歌

  “月光光,月娘娘, 打开房,嫁衣裳, 衣裳白蒙蒙……”中秋时节,在丹霞山旁的韶关市仁化县石塘古村里歌声缭绕,当地的妇女用独特的石塘方言和着唐宫音韵,一边吟唱、起舞,一边焚香、跪拜,接送月姐的习俗古朴隆重,千年不废。

  唐妃出宫传唱民间

  村民们吟唱的“月姐歌”,源于古老的唐代。相传在唐朝,宫女们在宫中过着极其苦闷的生活,为了宣泄心中的忧愁,她们常常用歌曲对着月亮倾诉衷肠。一日,宫中一位名月莲的妃子独自一人在御花园金鱼池边对月倾诉衷肠。她歌声委婉,声泪俱下,感动了当朝一位太监,太监出于对月莲的同情,就带她从皇宫的下水道中逃了出来。皇上发现此事,告示全国捉拿月莲。月莲历经千辛万苦,南逃至现今的石塘,被勤劳淳朴的石塘人救起。从此,月莲便定居石塘,并渐渐学会了石塘方言。

  月莲精通音律,能歌善舞,乐于助人,受到当时石塘妇女的爱戴和崇拜,成了她们心目中的女神,月莲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在宫中学到的歌曲传授给村中妇女。后人为纪念月莲,把月莲传授给村中妇女的歌曲命名为“月姐歌”。由于那时的女子受封建社会礼制的种种束缚,为了宣泄她们内心的种种情愫,渐渐形成了由妇女群集在一起唱歌的习俗。

  到了宋朝,每年中秋妇女们便聚集一起,设歌坛,唱月姐,做游戏,而且不允许男子介入。“月姐歌”因内容的不断增加曲调的不断变化,唱词也越来越丰富,时间也渐渐延长,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初一一直唱到八月十五。至明朝,石塘人唱“月姐歌”进入鼎盛时期,全村设有“月姐歌”坛十一个,每个坛的主要成员有三十多人。“月姐歌”世世代代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至今。

  口传心授得免失传

  90岁的谭彩霞老人是“月姐歌”现存最年长的传人,“文化大革命”破四旧“月姐歌”濒临失传,正是目不识丁的她靠着口传心授将“月姐歌”保存了下来。“文革”,谭彩霞选了个会写字的徒弟将“月姐歌”词整理了出来,至今那已经泛黄的歌词本仍在老人的大徒弟手里保存着。

  谭彩霞如今已经不能和徒弟们一道四处巡演,但是看到记者来,老人立刻拉着徒弟们唱起了“月姐歌”。尽管歌词难以听懂,但是老人和徒弟们专注的神情和优美的旋律仍让人陶醉其中,偶有徒弟唱错一个字,老人立刻打断纠正。连唱了十多首后,老人摇摇头叹了口气:“年纪大了,气不够了,还是小姑娘最适合唱,她们的声音清亮比我们老太婆好听。”

  谭彩霞总共收过多少弟子已记不住了,她只记得弟子中年纪最小的只有5岁,最大的有80岁。

  中秋月夜最是热闹

  中秋将近,传唱“月姐歌”的活动又在石塘古村风风火火地开始了。按照惯例,歌手们将彩纸扎成纸花挂在传说可以辟邪的黄香勒上做成花门,在祠堂内摆上一张八仙桌,八仙桌上设香炉,并摆上柚子、糍粑、龙眼、糖果等供品,桌下方放一竹箩,箩上面放一个簸箕,内装上二斤大米、一个鸡蛋。准备就绪后,参加“月姐歌坛”活动的女人们虔诚地沐浴更衣,跪拜在香炉之前,焚香祈祷。众人聚齐后,进行隆重的祭祀仪式“接月姐”。大家一边齐唱《接月姐》歌,一边派人手托住簸箕,并在簸箕上绑着一根筷子,用红花布将簸箕盖住,用红毛线做成的鸡冠花扮作月姐化身。村里的歌手打开红布,只见簸箕的米上有横竖不规则的条纹,这就是月姐下凡留下的暗示。

  迷月姐是“月姐歌”活动的重要环节。人们为了迷住月姐,演唱不同的歌曲,这些歌曲或叙事或抒情,或描写时令节气、耕耘织造,或托物言志、直抒胸臆。

  古村里另一月姐歌坛的坛主李玉清告诉记者,最后的高潮是在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,当晚人们将载歌载舞做游戏,一直庆祝到深夜零时,然后再抬着花门、簸箕和贡品,将“月姐”请出祠堂,一直送到河边,送月姐远去。

韶关旅游:0751-8765008(24小时咨询报名)

客服电话:1382633300313640185185

QQ咨询:15807510834736865

韶关市和程国际旅行社

营业范围:门票预订、酒店预订、旅游用车、团队用餐、导游服务、会议、入境旅游

(责任编辑:韶关旅游网)

韶关线路推荐
韶关市喜通汽车租赁有限公司,0751-8765008
韶关租车\包车旅游
韶关旅游微信客服
韶关旅游微信客服

韶关旅游网您的旅游顾问

韶关旅游专业地接

韶关旅游行程规划师

公司电话:0751-8765008

移动电话:13826333003

回到顶部
微信分享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复制网址 点击“微信分享”获取本文二维码,分享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